象者,像也。卦象之本象、类象、逸象,都分别对应着自己的物象,这些物象用相机拍摄下来就变成了影像。它们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卦象、物象、影像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意义却是一致的。
先祖伏羲将天地万物分类取象设立八卦,其根据自然是万物的不同特性。即使相同类属的事物其特性也是同中有异,各有差别。掌握八卦本义及其引申义或象征义是易学摄影像意表达准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对卦义的了解和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说卦传上》) ——这就是八卦的性情。
八卦是三爻卦:乾 ☰、 坤 ☷、震 ☳、 巽 ☴ 、坎 ☵、离 ☲ 、艮 ☶、兑 ☱,三爻象征三才“天地人”,上爻象征天,下爻象征地,中爻象征人。《说卦传上》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因此,将八卦相错而生成六爻卦。它包含着“天地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为“天尊地卑”,所以“地”就被“天”代表了,人们只说“天人合一”而省去了“地”字。同理,“天生万物”也是如此。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既然天地化生了万物,为何三画卦的中爻和六画卦的三、四爻(中间两爻)独象征人呢?也许是因为人为万物之灵的缘故,况且《易经》本来就是研究人与时空关系的书,并且还不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而是针对“君子”或“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而言的。“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张载《正蒙》大易篇第十四卷)。这个观点在孔子所作的《大象传》里表现得十分明显。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乃至于“以人上之人(君子)为本”的理念也是源远流长!试问:有几人甘愿永做小人呢?要想成为君子,首先得把《易经》八卦的卦义弄明白,进而得君子之道,成君子之德。
上古时,圣人伏羲设立的八卦是我国易文化的原点,也是我国文化的原点,大概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因此,我们猜想伏羲设立八卦时还没有文字或只有简单的文字或只有近似于文字的符号,比如八卦符号(八卦符号或许就是当时的文字)。伏羲把物象变成了卦象,设立了八卦符号,由于没有文字或者说没有系统复杂的文字,因而无法用文字来记录八卦卦象的卦义,只能“以象寓意”(或“口传卦义”)。因“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中古(西周)时,圣人周文王及其子周公旦“观象系辞”,即在观察了伏羲设立的八卦符号后,把它推演为六十四卦,并用甲骨文为这套符号系统“系上了”卦辞和爻辞(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周文王、周公为周朝初人,故使用的是甲骨文)。至此,八卦有了文字可考的较为明确的卦义,《周易》也就形成了。因“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下古(春秋)时,圣人孔子在《周易》的基础上,加上了《易传》。《易传》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十翼"之名,现有文献最早见于《易纬·乾坤凿度》(卷下)。《易传》是孔子阐释《周易》的著作,融入了孔子的智慧。其中,《说卦传》里赋予八卦“万物类象”的象征意义。这是孔子从《易经》的卦辞和爻辞里面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象征意义从而展开时空思维,目的则在于“寓教于卜筮”“推天道以明人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的著作称之为“经”,故《周易》和《易传》被合称为《易经》,从此(欲知全部内容,请扫描客服微信)
欲想了解更多,请联系客服成为本院会员,(请先加为好友再进行在线沟通)或加客服QQ:2334958693(请先加为好友再进行在线沟通)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微信支付会费,再联系客服开通会员,即可访问本院所有会员专享文章(含易文集萃)。
已经是会员? 直接 登录 |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洋河路9号B幢9-2
电话:010-51669711 023-67755083 邮箱:yxyshhh@163.com |
本站内容为重庆吉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向吉来先生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